《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标准,编号为GB/T50224-2018,2018年11月8日发布,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以下是标准中涂料类防腐蚀施工,即应用于钢、混凝土、木基层表面的涂料类防腐蚀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的十一项要素。
一、涂料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品种规格的选用应符合涂层配套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和现场抽样检查。
二、涂料类防腐蚀工程施工环境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采用摇表或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用露点盘计算露点温度,钢板温度计测量钢板温度。检查施工记录。
检查数量: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需要确定。
三、涂覆涂料前基层表面处理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地下水渗漏、不均匀沉陷、起砂、脱层、裂缝和蜂窝麻面等现象;钢结构表面应洁净,并应无焊瘤、毛刺、裂纹、穿孔和咬边等焊接质量缺陷。表面粗糙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已经除锈的钢结构表面底层涂料的涂装时间,在相对湿度小于85%时不应超过5小时。
检验方法:混凝土基层处理的粗糙度检验可采用目测评定,应与60目粗砂纸进行对比,略粗于60目粗砂纸。钢材基层处理的粗糙度检验可采用复制带法。
四、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一致,并应无气泡、缩孔、针孔、返锈、开裂、剥落、漏涂、干喷、误涂和流挂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采用5倍-10倍放大镜检查,涂覆在刚基材表面的涂层针孔检查可采用涂层针孔检测仪,检测电压应根据涂料产品技术要求确定。
检查数量:全部检查。
五、涂层与基层的附着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层与钢基材的附着力不宜低于5MPa;与混凝土基层的附着力不宜低于1.5MPa。
2,当膜厚小于250um的非富锌涂料和非树脂类玻璃鳞片涂料的单涂层或配套涂层采用划格法检查时,其附着力不宜大于1级。
3,木基层附着力采用划格法检查时,附着力不宜大于1级。检验方法:涂层附着力(拉开法)测试仪检查;涂层划格法附着力用漆膜划格器(百格刀)检查。
六、涂层的厚度应均匀一致,涂层的层数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涂层厚度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测点数,不应大于10%,且测点处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90%。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干膜厚度不应超过设计规定干膜厚度的3倍。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对刚基层表面涂层应根据基材采用磁性或非磁性测厚仪检查。对混凝土和木基层表面应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也可同步样板进行检测。
七、混凝土或木基层底涂施工前应进行封底处理,并应修补凹凸不平处。已经除锈的钢基层的底涂涂刷时间不应超过5小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验施工记录或隐藏工程记录。
八、各涂层配制与施工过程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九、涂层的干燥时间,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表干时间采用指触法检测。实干时间采用刀片法检测。
检查数量:根据施工进度需要确定。
十、 涂层的养护时间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十一、涂层修补应按照涂装工艺要求分层修复,修复后的涂层应完整、均匀,附着力和干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涂层附着力采用漆膜划格器(百格刀)或涂层附着力(拉开法)测试仪检查。干膜厚度检测应符合本文中第六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检查全部修补区域。抽查一处检测涂层附着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立删,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内容发表后与mipa腻子小编联系及时处理。更多关于mipa原子灰、米帕涂料可点击官网查看http://www.u-sk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