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及涂膜的弊病是在涂料生产制造、运输、贮存、涂装全过程中质量环节出现问题的综合体现。
根据各种弊病出现的时间段,可将涂料及其涂膜弊病分为三大类 :
1)涂装前的弊病;
2)涂装过程中出现的弊病;
3)涂装后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弊病;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些弊病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沉淀:涂料在贮存过程中,其固体组分下沉至容器底部的现象称为沉淀,也称沉降;在沉淀现象严重时,很难搅拌均匀,称为结块。
产生原因:
① 所用颜填料研磨不细或比重过大;
② 涂料粘度过低;
③ 贮存时间过久或贮存温度过高。
解决方案:
① 采用合适的原材料;
② 使用适当的防沉淀助剂;
③ 保证产品在合理的粘度范围;
④ 注意贮存环境和时间。
发浑:在涂料开罐或配料施工过程中清漆出现透明度差、浑浊、沉淀等。
产生原因:
① 低温贮藏或时间过长;
② 涂料中有水渗入;
③ 助剂选用不当,与树脂相容性不好 ;
④ 稀释剂选择错误;
⑤ 性质不同的两种组分混合(配套使用)。
解决方案:
① 注意助剂等与树脂的相容性;
② 选用正确的稀释剂;
③ 注意储存条件。
针孔: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针刺或细孔状的病态。
产生原因:
① 长时间快速搅拌,在涂料中混入空气, 泡沫未消除就施工;
② 基材表面含水率高,腻子和底漆未干;被涂物表面未封闭好;
③ 涂漆环境温度过高,涂膜中的气体不能及时消除;
④ 喷枪距离太远,以及压力过大,破坏了湿漆膜的溶剂平衡。
解决方案:
① 调配油漆时,搅拌不宜过快,控制涂料的合适粘度;
② 被涂表面要求干燥(含水率在8%以下)喷涂***遍底漆时要能充分湿润木材并封闭好;
③ 在涂布上一层保证下层完全干燥;
④ 在施工环境不宜时适当加入助剂(如消泡剂);
⑤ 控制喷枪距离,适当调整气压 。
刷痕及辊痕:漆膜干燥后,出现一条条高低不平的痕迹,影响油漆表面的光滑和光泽。
产生原因:
① 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涂料施工粘度过高,流平性能差;
② 涂料触变性强;
③ 涂装工具选择不当;
④ 被涂物底材吸收性过强,涂料涂刷后即快速被吸收,造成施工困难出现痕迹 。
解决方案:
① 调整稀释剂的挥发速度和稀释比例;
② 加入促进流平的流平剂;
③ 调整涂料配方中产生触变类助剂的用量;
④ 选择合适的涂装工具;
⑤ 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施工涂布底漆和面漆。
缩孔、鱼眼: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涂膜受到破坏露出底层,形成形态各异的小坑混入涂料。
产生原因:
① 被涂物面有油污、汗渍、蜡质,喷涂施工中没有油水分器;
② 涂料配方中有相容性很差的组分;
③ 涂料基材表面张力低,与涂料存在较大的表面张力差;
④ 被涂表面太过光滑,没经过处理;
⑤ 施工环境差,在高温或极低温度下施工涂装;
⑥ 涂料粘度过低,涂层过薄、对底层润湿性差。
解决方案:
① 必须将涂刷表面油污、蜡质、汗渍等清除干净,喷涂必须配备油水分离器;
② 配方设计时适当加入降低涂料表面张力的助剂(润湿剂、流平剂);
③ 对被涂表面过于光滑或白底层应先经打磨后施工;
④ 注意施工环境,选用润湿性强的涂料,在高温天气应加入高沸点的稀释剂,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
慢干、返粘:慢干或返粘也称为残余粘或回粘,指干燥(固化)后的漆膜表面仍滞留粘性的一种弊病。
产生原因:
①涂料的质量问题,催干剂调配不当,用量不足或超量;
② 施工时涂漆太厚;
③ 施工时环境影响、湿度高、天气冷等,或受到污染(如酸碱)等;
④ 施工时,双组份涂料固化剂少加或没加。
解决方案:
① 配方设计科学设计催干剂的用量;
② 不能一次涂装过厚,应按施工说明书上的时间要求施工;
③ 施工环境清洁,防止污染;
④ 双组份涂料应按其比例调配,用时充分搅拌均匀;
⑤ 根据需要,适当加入防粘类的助剂(蜡类、有机硅类等)。
流挂:涂料施涂于垂直面上时,由于涂料本身的性能和施工不当、涂膜不均匀或过厚等原因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厚薄不均的泪痕和垂幕状。
产生原因:
① 涂料配方不合适、稀释剂过多、溶剂挥发缓慢、粘度过低;
② 施工场地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
③ 施工方式不当(涂刷或喷涂时);
④ 被涂物体表面复杂,易造成刷涂或喷涂不均匀而流挂;
⑤ 被涂表面不清洁,有油、水、蜡等污物。
解决方案:
①充分考虑涂料的防流挂特性,选用配套的溶剂和适量 的稀释剂(14-16s);
② 在不适的施工气候条件下,采用适当措施,如配用快干溶剂等;
③ 配方设计时选用适合的流平剂和抗流挂的助剂;
④ 彻底清除被涂物体表面污染物,增加附力;
⑤ 对复杂的物体表面应薄刷(喷)多几遍。
漆膜粗糙:涂料涂饰物体表面上,涂层表面有许多粗粒,手感粗糙。
产生原因:
① 有灰尘、砂粒、杂物混凝土混入涂料;
② 施工环境不清洁;
③ 工具、喷枪不清洁或在喷涂时枪距太远,使漆液未到物体表面大部分溶剂挥发掉,流动性变差;
④ 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到位,灰尘、粗粒未清理干净;
⑤ 涂料中的固体颗粒未完全分散好。
解决方案:
① 涂料生产时保证涂料中的固体客户完全分散好;
② 调配好后涂料必须过滤后静置5-10 min再施工;双组份PU油漆同固化剂混合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
③ 保持施工环境的清洁,防止未干涂层的污染。保持施工工具清洁,在喷涂时调整适当的喷嘴口径和压力。
咬底:涂料施工后,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产生原因:
① 涂层间配套性不好,底面漆不配套(上层漆膜交联密度高,体积收缩率过高)
② 涂层未干透就涂装下一道涂料;
③ 施工中,长时间反复刷涂,也会产生咬底。
解决方案:
① 底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② 应等底层涂料干透后,再施工下一道,只有特殊品种的涂料可采用湿碰湿工艺。
③ 熟练掌握施工技术。
倒光和失光:倒光是指漆膜干后在较短的时间(数小时至数周)内光泽减退的现象;失光是指应有光泽的漆膜,在固化成膜后没有光泽或光泽不足的现象。倒光与失光在现象上虽有差别,但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
产生原因:
① 涂料施工时,空气温度过高或有水蒸气凝聚;
② 木材基层含有吸水的碱性植物胶,刷涂硝基漆后产生白雾,以致失光;
③ 被涂表面或表面太粗糙,使漆膜光泽变暗。
解决方案:
① 阴雨、严寒天气或潮湿环境,不宜进行施工;
② 基材表面在施工前,应处理干净,不得有污物;
③ 发现漆膜失光或倒光现象,可用远红外线照射,促使漆膜干燥;若倒光或失光严重,应待表面干透后打磨再施工一遍。
漆膜开裂、龟裂: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 如从裂纹能见到下一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产生原因:
① 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
② 底漆未干透即涂覆面漆,或***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复涂第二层面漆,使用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
③ 涂料干燥速度过快或者交联密度过高,体积收缩率大;
④ 涂装前没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
⑤ 施工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解决方案:
①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
② 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
③ 设计配方时控制好干燥速度和交联密度;
④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布前充分搅拌油漆。
发白、变白:漆膜发白是指油漆在涂装后,漆膜在干燥过程中泛白失光,呈现浑浊或白斑,光泽不一。
产生原因:
① 施工湿度大或低温造成涂膜与外界温度差,低于露点温度造成被涂表面结露、发白;
② 喷涂施工中,油水分离器失效,水分混入;
③ 涂料或稀释剂有水分;
④ 基层表面含水率高;
⑤ 污染造成局部发白。
解决方案:
① 在湿度大的环境中可以采取升温和选用挥发慢的稀释剂;
② 喷涂设备中的凝聚水分必须清除干净,要保证油水分离的可靠性;
③ 保证施工中被涂表面的清洁、干燥。
深圳永天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海陆空领域发展不断努力,为国内的航空、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各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表面涂装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飞机涂料、航空清洁、汽车润滑油、工业特种油漆辅料、船舶表面涂装等相关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立删,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内容发表后与永天源航空涂料供应商小编联系及时处理。更多关于飞机油漆、航空涂料可点击官网查看http://www.u-sk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