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4日晚,国航注册号为B-2040的一架波音777-300ER飞机在执飞由北京前往洛杉矶的CA983航班途中,因后货舱火情告警信息紧急备降俄罗斯阿纳德尔机场。飞机执行紧急撤离程序,机上十个滑梯全部释放,全部乘客与机组人员均通过滑梯安全撤离至阿纳德尔机场候机楼。
着陆后经检查,飞机后货舱内一切正常,无过火痕迹,初步判断为飞机后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误告警(虚警)。随后,国航通过官博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紧急派出飞机前往俄罗斯进行旅客的后续运输工作。
虚惊一场后
很多网友
对货舱防火系统的误告警现象
产生疑问
今天为你一一解答
货舱防火系统的误告警现象,是否属于飞机的设计缺陷?
由于烟雾探测器无法精准识别飞机货舱里灰尘颗粒与烟雾颗粒,因此,民用飞机的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的误告警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根据民航局统计,100次飞机火警信号中才可能出现1次真实火情,这并非飞机的设计缺陷。
此外,单从飞机设计的角度而言,飞机所有关键系统都会保持足够的冗余度,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关键系统故障了,也会有备用的应急系统作为补充,由于关键系统和应急系统同时失效概率极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飞机不会因为关键系统失效导致飞机失事。
但唯独火灾,由于火势无法量化,没有哪个飞机制造商可以承诺飞机能够承受什么程度的火情,承受多少时间。为了防止着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飞机防火系统的最初设计理念即“宁可误报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这是因为大型客机的货舱被局方定义为C级货舱,具有飞行员可操纵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当货舱探测到烟雾时,会向机组提供告警,由飞行员释放灭火剂进行灭火,为了创造阻燃环境,货舱多为密闭空间,C级货舱不允许机组人员直接进入。
另一方面,飞行员只有通过货舱烟雾探测系统的告警信息判断火警,并不能判断火警是真的还是假的,飞机在设计之初也没打算为机组人员提供真假告警的判断,要求只要烟雾探测器告警生效,都应该以***的安全原则,全部作为真火情处理。
保证安全的同时减少误告警呢?
有效防止货舱虚警率一直是防火系统设计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防止烟雾探测器误告警的方法:
♦ 一是采用更先进的探测器
♦ 二是设计更合理的探测器告警控制逻辑
现役大多数飞机的货舱烟雾探测系统均采用传统的光电式烟雾探测器,区分烟雾颗粒与普通灰尘颗粒的能力较差。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防火系统设计技术也日趋成熟。C919飞机的货舱烟雾探测器为全新的被动式光电型烟雾探测器,采用双波长烟雾探测技术,与传统光电式烟雾探测器相比,重量更轻、可靠性更高,并且能够更有效区分烟雾颗粒和其他灰尘颗粒。
探测器控制逻辑方面,C919飞机的货舱烟雾探测系统通常采用双通道架构,使用不同的电源供电和不同的通信线路。当货舱烟雾探测系统功能正常时,系统采用“与”逻辑,即至少两个烟雾探测器探测到烟雾时系统认为该区域发生烟雾状况,从而降低虚警率;当只有一个通道有烟雾探测器故障时,该探测通道失效,系统自动切换为“或”逻辑,隔离发生故障的探测通道,正常通道的任何一个烟雾探测器探测到烟雾时系统即认为该区域发生烟雾状况并向驾驶舱告警,从而提高安全性。